熊猫在抗战时期是什么处境?
抗战时期大家都忙着打仗,根本就没有空理这小家伙。况且当时的熊猫还不是国宝,所以在关注度上也没那么高。但好巧不巧的是它们无意间被美国人发现并惦记上了,而后在一波操作下熊猫在抗战时期居然成为了中美两国的交流大使,并帮助我国获得了不少战争物资。
要说大熊猫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八百万年以前,那时候的熊猫还叫作“始熊猫”,而当时的始熊猫也不是如今大熊猫的这般模样。根据发掘出来的熊猫化石可知,那时始熊猫的体格不算大,估计跟现在的狐狸大小差不多。还有一点不同的是,就是当时的熊猫它是吃肉的,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才改吃素。
在几百万年以前,熊猫的足迹还遍布于泰国、越南以及我国华南等地区,但后来因为气候、自然因素的影响,栖息地逐渐缩到了四川盆地。再到后来又因为人类的猎杀,熊猫的种群数量锐减,一度濒临灭绝。
记得在清末八国联军入侵时,他们不仅抢走了我国大量的金银珠宝,还对我国独有的大熊猫下了手。根据坊间的记载,八国联军在侵华之后的确抓走了不少大熊猫,具体数字已经统计不出来了,总之有一定的规模。
而这些强盗专挑熊猫幼崽抓,因为成年大熊猫不太好抓,所以这些熊猫幼崽可就遭殃了。熊猫幼崽离开大熊猫的喂养是很难存活的,况且当时的人工哺育技术也没那么完善,所以这就造成了大量被抓走的熊猫幼崽惨死在了远洋运输船上。
但相比于偷盗,这些强盗在面对这些死去或者濒死的熊猫时,他们的处置手段更让国人愤慨。这些外国人把濒死的熊猫就直接弄死做成标本,然后带回国供展览。而数量太多处置不过来的,就被他们扔进海里喂鲨鱼。
讲到这里相信也戳疼了不少国人的心,的确在当时那个屈辱的年代,由于国家的羸弱,我们真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人欺负而无能为力。所以在这个弱幼强食的世界,我们应该知耻而后勇,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。
时间来到抗战时期,这时候的大熊猫生存状况也不太乐观。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观念以及战争等原因,大熊猫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,所以这一时期的大熊猫被肆意猎杀,不仅外国人进来偷猎,本国人也存在大量的猎杀行为。
根据我国相关人士的一份粗略统计,从1936年至1946年这10年时间里,从我国偷猎运出的活体大熊猫数量超过了16只,流往西方博物馆的大熊猫标本多达70多具。而当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海外援助,国民政府还赠送了十余只大熊猫给英、美等国。
这其中由宋美龄赠送给美国援华协会的“潘达”和“潘弟”两只大熊猫尤为引人关注。居然这是为了取悦罗斯福总统,换取美国对国民政府更大支持而特别赠送的。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这两只大熊猫出现在美国之后,受到了美国民众极大的欢迎,它们俩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,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是达到了。
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,我们的大熊猫也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了,但相应的我们大熊猫的数量流失得也是挺严重的。据了解在经历过抗战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后,建国前我国的大熊猫数量减到了约四千只左右。
建国后我国立马对大熊猫实施了保护,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对熊猫栖息地的破坏、自然灾害的影响、人类的非法猎杀以及国家友好往来的需要,致使大熊猫数量一度锐减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,四川出现了大面积的竹子开花现象,致使竹子大量短缺,这一事件导致了超过300只熊猫死亡。而到了八十年代末,根据统计此时的大熊猫数量已降到只有1100只左右,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。
危急时刻国家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大熊猫保护计划,并与多国开展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合作,力图把我们的国宝从濒危中拉出来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国已建立大熊猫保护区67处,使近 53.8%的栖息地和 66.8%的野外大熊猫个体得到严格保护。并成功解决了人工圈养大熊猫发情难、配种受孕难、育幼成活难等关键技术。目前我们的国宝已恢复至1800多只,已由濒危降为易危,但保护大熊猫的路还任重道远,我们还需加倍努力。
大熊猫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,能存活至今实属不易,所以对于这个“活化石”,我们应该倍感珍惜。当然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,我们也应注重保护其他濒危的生物,毕竟有些生物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。



{@$tptc->render()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