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闹饥荒,灾民饿到啃树皮、吃观音土,为何不抓河里的鱼虾?

古代爆发大饥荒时,老百姓吃光了家里的存粮、野外能找到的所有猎物之后,饿得受不了,往往就只能啃树皮、吃观音土,糊弄一日算一日了。

树皮咱们都知道,味道绝对称不上好,估计没人想去体验代餐,可观音土又是什么东西呢?

观音土是一种白色的黏土,又称高岭土、陶土等,属非金属矿产,主要用来做瓷器。据说它的口感像糯米一样,偶然吃到的人觉得这是观音大士赐下的食物,便称为观音土。

可即便再像糯米,观音土也是土不是米,没有任何人体热量来源的碳水化合物,它不能被人体消化,吃下去会积在腹中,可以消除一点饥饿感。

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大问题,土在肠胃中凝滞不前,吃得多了肚子鼓胀得像个小西瓜,敲上去如同敲块石头,人也就离死不远了,死前十分痛苦。

古人也不是不知道观音土的危害,但极度饥饿之下管不了那么多,如果只是少量吃,吃的时间也短,过后还是能救回来的。事实上,很多人就是靠观音土熬过难关。

和观音土比起来,树皮也没好多少,虽然能消化,但可以吸收的营养很少,不能供应人体所需。

有人可能想问,既然树皮、观音土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,为什么不吃河里的鱼虾呢?那可是纯天然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啊!

提出这样问题的同学,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。

晋朝时有一年闹灾荒,老百姓没饭吃,四处逃荒。有官员向皇帝司马衷禀报了这一情况,司马衷很奇怪地问“何不食肉糜”,意思是没饭吃,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

因为这句话,司马衷在历史上留下了“白痴皇帝”的称号。

两个事情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?老百姓又不傻,如果能吃肉粥,能吃鱼虾,怎么可能去吃树皮和观音土!不吃,是因为吃不到。

古代饥荒,大多是由旱灾引起来的,旱灾过后很容易引来蝗灾,两灾叠加,田地里颗粒无收,农业遭受严重打击,不只是普通老百姓没吃的,有点资产的小地主也得破产。

最明显的例子是明朝后期,崇祯三年,陕西巡按马懋才在《备陈大饥疏》上说,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,蓬草吃完,剥树皮吃,树皮吃完,只能吃观音土,最后腹胀而死。

崇祯帝很倒霉,自他登基后陕西几乎年年有大旱,老百姓没饭吃,饿极了就容易滋生变乱。因而明末大起义是从陕西开始的,继而席卷全国。

<img src="data:image/svg+xml;utf8,</svg>" data-lazy="1" data-src="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975517072-FC7EB85190134045D0F60ACE030F0D4F/0?fmt=jpg&size=53&h=693&w=900&ppv=1" data-height="693" data-width="900" width="900" height="auto">

旱灾代表着河流断流、湖泊干枯、地下水枯竭,有可能方圆百里连条小河都找不到,水都没有了,哪来的鱼虾?

诚然,大江大河不会断,大海也不会像小湖泊一样干枯。但会发生旱灾的地方,通常是在内陆、山地,河流本来就不多,哪怕没有旱灾,鱼虾也只是人们打牙祭或节日里才能吃上的,想以此为主食,无疑是天方夜谭。

可能某些村庄会有养鱼的池塘,但请相信,池塘里的鱼早在饥荒刚起时就被吃光了。小河小溪也是一样的原理,里面要是有鱼,人们肯定去抓。不会出现放着鱼虾不吃,跑去啃树皮、吃观音土的状况,古人没那么愚蠢。

至于吃不惯这一点,完全不必考虑,都闹饥荒了,哪还有条件挑食?不可能,找到什么吃什么。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口感来说,鱼虾都好得多,一条鱼和一份观音土摆在面前,傻瓜都知道选什么。

<img src="data:image/svg+xml;utf8,</svg>" data-lazy="1" data-src="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942585862-9B499465C351DE103A746C781A5F40C0/0?fmt=jpg&size=61&h=536&w=900&ppv=1" data-height="536" data-width="900" width="900" height="auto">

那么,找到未干的河流或湖泊就能吃到鱼吗?未必,捕鱼捉虾并不容易。

现代人要想逮条鱼,方法很多,可以用网、用船、用鱼钩,但如果没有钓鱼的爱好,也不是渔业从事者,就不会有这些器械,得去借或买。

古人怎么办?他要有买这些东西的钱,也就不会挨饿了。借也挺难,他能想起吃鱼虾,人家也想得起来,不会轻易出借重要工具。

侥幸借到了,捕鱼也是个技术活,其收获难以保证。有可能忙活一天,只捉到几条小鱼,还不够补充捕鱼所付出的热量,得不偿失。

而且,无论古今,某个地区周边如果没有大的水源,人们大多数不会游泳。不会水又没穿救生衣的人去抓鱼,等于冒着生命的危险,只怕很多人宁愿饿死在陆地上,也不敢进入深水里。

小学有一篇课文《穷人》,描写渔夫的生活。渔夫冒着寒冷和风暴辛辛苦苦地打鱼,渔夫的妻子也从早到晚地干活,家里却很贫困,只能勉强填饱肚子。故事发生的那天,渔网被风浪撕破了,不但没捕到鱼,渔夫还差点没能活着回来。

课文想要表达渔夫和妻子高尚的品质,但从中也可以看出,捕鱼并不轻松。专业的渔夫都有可能空手而归,没有捕鱼技巧的百姓更不用提,让他们捕鱼是白费力气。

<img src="data:image/svg+xml;utf8,</svg>" data-lazy="1" data-src="//qqpublic.qpic.cn/qq_public/0/0-981068118-EA987F958E65A0068E60D88CEBD5B881/0?fmt=jpg&size=69&h=647&w=900&ppv=1" data-height="647" data-width="900" width="900" height="auto">

其实早在上古时期,中国人就已经发现渔猎不足以满足人口需求,于是经过不断的探索,从而找到了正确的文明发展方向——农耕。至于捕鱼和打猎,在农业社会中只是偶尔的蛋白质补充方式,并不能当作承载人口的食物来源。

所以,遇上大饥荒时,老百姓不是不吃鱼虾,而是那点本就不多的鱼虾存量,根本不够数量庞大的灾民分食,恐怕没几天就已经被饥饿的人们捕捉光了。

本站文章视频皆是从网上转载收集而来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!
声明:文字图片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,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,我们只做分享之用,不用于商业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当鸟类发现自己养了一只杜鹃的雏鸟时,它们会作何反应?
« 上一篇2021-03-09
女生被啪啪啪,到底有多疼?
下一篇 »2021-09-21

发表评论

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
没有更多评论了